伴随二孩政策的推行,育婴师这一行业的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。那样,育婴师为什么吸引不了从业者?对此,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
●参加培训,只为带好自己家里孩子

培训多、从业少,是育婴师市场的一大特点。依据市职业技能鉴别中心提供的数字,仅去年一年我市就有3789人申请考育婴师资格。但记者在劳务市场上看到的却是,育婴师紧急供不应求。记者在青岛某母婴服务企业的顾客登记本上看到,现在没待岗职员。在采访过程中,一直有顾客打电话找育婴师,但能顺利找到育婴师的家庭只占极少数。

育婴师:不是保姆更不是月嫂

依据我市有关政策,持有失业证的职员可免费参加育婴师资格培训。但实质状况是,多数人只想趁机学习一下怎么样带孩子。

“每次爱心大姐培训学校的育婴师培训机构结业后,我自己一个人地打电话,期望他们来工作,但只有一两个表示她们想从业。”青岛爱心大姐服务社母婴中心李靖告诉记者。

青岛劳动保障技工学校老师则表示,参加培训的学员多数只为学会技能后更好地带自己家孙子、外孙。

记者获悉,爱心大姐服务社母婴中心育婴师最多的前些年,将近有育婴师二百人,但现在仅有80余人。从业者流失紧急,成了当下中心最头疼的问题。

中心徐经理告诉记者,职位薪资不吸引人、工作时间长且累等,是育婴师们流失的重要原因。爱心大姐服务社规定中级月嫂为 3600-3800元/月,而中级育婴师的薪资为2800-3000元/月。在育婴师看来,月嫂只不过伺候一个月子,育婴师却是需要照顾孩子0至3岁最多三年的时间,花浪费时间间心力都多,一天下来总是是累得“筋疲力尽”,这种薪资水平看上去越发没优势。

●顾客把育婴师当保姆,伤了从业者自尊

据悉,在资格认证中,育婴师认证的是“职业资格”,月嫂认证的是“技能资格”。作为一种职业,在培训考核中,育婴师的考试更为复杂精细,对于从业者来讲,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。

但,在平时的工作中,这一职业却缺少“职业感”。“拿着当保姆用”,让育婴师们非常受伤。

育婴师的主要工作是0-3岁幼儿的生活护理和智商开发,但在大家的观念中,并不可以把这个职业和保姆不同开。李靖说,育婴师们最无奈的,就是顾客介绍她们时“这是我家保姆”的说法。育婴师小莫告诉记者,很多家庭都会随时需要育婴师打扫房间、拖地等,育婴师们一般不会回绝顾客的需要,但育婴师的工作时间是肯定的,如此相对就降低了练习孩子的时间,其实“得不偿失”。

父母的过多干涉也让育婴师处境尴尬。据悉,绝大部分育婴师不喜欢服务家里有老人的家庭,由于教育观念时常影响育婴师的工作。李靖告诉记者,之前她练习8个月的孩子自己拿东西吃,过程中不免有食物脱落的状况,家的老人看不过去,觉得“浪费”不让她再引导孩子。李靖说,这个动作其实是练习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感,大约孩子1岁时便可非常不错地学会,而且会引导孩子我们的事情自己做,但父母的介入制止,让这个环节至少晚了两个月。

作为一种职业,得不到社会认可是育婴师群体遇见的一同问题。李靖是岛城第一批育婴师,也是岛城首席金牌育婴师,但现在她转岗为爱心大姐服务社员工,就是由于女儿的不同意。在女儿看来,母亲的这个工作就是伺候人的,假如说出去,自己连对象都找不上。在很多育婴师家庭看来,失业都比干这个活伺候人好。